医学资讯

大厂员工猝死频发 | ECMO:急救重症技术的标尺

近段时间,各互联网大厂年轻员工猝死的新闻频上热搜。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猝然离世,不禁让人扼腕叹息。在惋惜生命的同时,我们也看到心血管疾病正趋向年轻化。



比癌症还可怕的心血管疾病

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,我国心血管疾病现存患者人数3.3亿,并且还在持续上升,心血管疾病是国内死亡原因首位,每5例死亡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。


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血管疾病,引起的以意识丧失为先导的自然死亡。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6万,在全部猝死人群中占比超75%,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心源性猝死,平均每天就有近1500人心源性猝死。



猝死只是一瞬间,疾病却是“蓄谋已久”


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处于上升阶段,且呈年轻化趋势,主要是因为现代人抽烟、喝酒、不爱运动、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,容易导致血压、血脂、血糖水平处于异常偏高的状态,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 ,而这些都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因素,冠心病又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死因。


心源性猝死发生之前往往没有预兆,从出现急性症状到死亡,基本不超过1个小时,有效的营救时间非常短。猝死只是一瞬间,但引发心源性猝死却是心血管疾病的“蓄谋已久”。


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分为4个阶段:前驱期、终末事件期、心脏骤停、生物学死亡。患者往往在1、2阶段出现心慌、胸闷、疲乏等症状时,对于疾病的预警征兆认知不足,未能及时治疗,导致悲剧发生。China PEACE对国内53家医院收治的3000多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研究显示,超过50%的患者认为胸痛或胸部不适与心脏无关,27%的患者在症状不严重时未选择急诊就诊,24%的患者则认为不适症状“等等即可缓解”。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(CA)时,20秒左右人就会倒下,如果4~6分钟之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,脑和其他身体重要器官组织便会遭受不可逆损伤,从而很快引起死亡。



ECMO:急救重症技术标尺


发生心脏骤停(CA)后需立刻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(CPR)抢救,但使用CPR也仅有47%的患者能恢复自主循环。对于心肺复苏(CPR)后无法恢复自主循环或频繁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,通过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为患者提供稳定的循环和氧合支持,可使95%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,且出院生存率及出院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提高。


目前约有30%的心脏骤停(CA)患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能够存活出院或过渡到心脏移植。然而从心脏骤停(CA)发生到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开始运转,时间越长,患者死亡率越高。因此对于具备使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条件的患者,尽早开展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救治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重要前提。


公众对于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其实并不陌生,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,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为无数新冠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生命支持,被誉为“救命神器”。然而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的使用具有较高门槛,目前国内已开展体外生命支持的中心总数仅500家,还未广泛普及。


体外生命支持设备在国内发展较晚,但发展速度飞快,新冠疫情也为国内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。2020年我国开展ECMO治疗已达到6937例,占全球近半,但均为进口设备。



国产全自主研发新一代便携ECMO,它来了


2022年3月22日,北京安贞医院与心擎医疗联合研发ECMO项目启动会圆满召开。


这是一款基于心擎医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技术基础上,全自主研发、高便携性、利于一线救治场景以及转运便携的ECMO系统,目前该产品在血液相容性、气体交换率、氧合器压降等主要技术指标上,均达到或优于市场现有的第二代ECMO领先产品。未来,随着国内体外膜肺氧合系统(ECMO)技术的不断进步,将会挽救更多危急重患者的生命。

E-mail     Share on Linkedin     Share on Facebook
推荐资讯